看到白袍好緊張!兒童友善醫療空間,減輕孩子不安

編輯 ∣ 可忱媽咪  圖片提供|瑞信兒童醫療基金會 

除了身體的不適感,孩子可能因為藥很苦、打針的疼痛感等等原因,看到醫生就會感到緊張又害怕,甚至在診間大聲哭鬧。鑒於這種狀況,瑞信兒童醫療基金會在許多醫院打造《瑞信兒童天地》,透過有趣的互動裝置、共讀時間來降低孩子的不安與焦慮!

▲透過兒童天地的講故事時間來消除孩子的不安。

滾球星空點綴冰冷醫院 溫暖小小孩內心

為了快速達到目的,爸爸、媽媽常用負面恐嚇的方法來嚇小孩,但是長久下來可能會讓孩子加深「懼醫」的印象。翻轉孩子對於看診的恐懼感,瑞信兒童醫療基金會12年前在台大兒童醫院創立第一處兒童友善醫療空間,孩子會先被1樓大廳的「滾球樂園」吸引目光,接著走上2樓的「奇幻旅行」、3樓「巴弟歷險記」的共讀空間,令孩子對醫院大大改觀。

▲台北榮總的幸福泡泡懶骨頭沙發,鮮豔的顏色吸引許多孩子在上面玩耍。

另外,台北榮總也在緊鄰湖畔的兒科門診設計「幸福泡泡區」,可愛的懶骨頭沙發放在候診區讓孩子舒服地躺著,大大降低看診前的焦躁。

在打針前,爸爸、媽媽可以掌握3個步驟:解釋清楚、尋找榜樣、轉移焦點,也千萬不要跟孩子說「對不起」、「不會痛」等,容易引起孩子的負面情緒與不信任。輔大醫院在打針房設計了「星空天花板」,醫生在打針時提醒孩子「來,我們一起數星星」,孩子忙著數星星時,竟然就輕鬆打完針了!

▲亞東醫院的繪本遊戲室令孩子流連忘返。

改造統感玩具遊戲室 小小孩賴著不肯走

亞東醫院的兒科診間,不但色彩鮮豔,滿是玩具、繪本的遊戲區除了增加孩子的安定性,更能達到衛教需求,孩子從繪本中學習牙齒保健、疫苗的重要性,讓孩子邊玩邊學。

▲屏東基督教醫院以彩色的格子打造童趣遊戲空間。

學齡前的孩子對於色彩、形狀的認知不足,走進的屏東基督教醫院兒科,以「色彩部落」為題,每一格有不同玩具、繪本,孩子來到醫院不再「罵罵浩」;雲林若瑟醫院的兒童診間也以「蔗田小旅行」為主題,兼具在地文化與童趣,讓陪同看診的阿公、阿嬤都能與孩子說故事、講歷史,候診的等待時間就不再枯燥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