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一個詩人!親子軟實力培養計畫—動筆作首詩(上)
COVID-19疫情趨緩,保持著零確診已經好幾天了。專家仍然建議不要掉以輕心,待在家裡的日子還有一段。如果正好和孩子有段悠閒時光,一起提筆寫首詩吧!
四處可成詩
時代不同了,現在的孩子其實都有信手捻來就成詩的能力——他們的生活比以前更加的豐富,有更多的東西可以把玩,可以看,可以聽,可以思考。
詩是很美、而且好玩有趣的,若孩子認識這個東西的方式僅僅只是背唐詩,那就太可惜了。今天蔥抓餅老斯想要介紹幾首由孩子一首創作的詩,說說背後的故事,並提供家長一些和孩子一起做詩的建議。
台北街頭
街有街頭/人有人頭/我站在台北街頭/一看都是人頭

這是一首在聯考作文當中出現的詩,作者是小學六年級的孩子,引起了不少討論。其實孩子的詩是很容易看出他們心中的感受以及氣質的,特別是當我們知道這是在「聯考作文」上出現的時候,就可以想像他在寫下這首詩的當下心中應該有許多無奈,於是開了個語意不清的玩笑自我解嘲。
如果說我們可以從孩子的畫去看出他們說不出來的內心世界,那麼孩子們隨手寫的字當然也可以,也許你再拿起聯絡簿、作文簿等等孩子留下文字作品痕跡的所在,重新看孩子的文字創作,會被那股無奈或混淆給逗樂。
逗趣的改寫
鵝,鵝,鵝,
曲項向天歌,
白毛浮綠水,
紅掌撥清波。
(改寫)
餓,餓,餓,
回家喊口渴。
可樂和開水,
麵包吃十個。

這也是一個高年級孩子在聯絡簿上寫出來的詩。前面是範本,老師要求孩子依照格律,創作一首改寫詩。前面那首《詠鵝》是非常有畫面感的,把一隻白天鵝描寫得非常優雅,不過我們將鏡頭轉到改寫後的詩,會發現這裡變得超級粗魯:看來孩子超級餓,回家就狂吃猛灌。
若是用改寫的話,家長就比較知道怎麼起手與孩子做詩了。你可以挑一首楊喚或者林良爺爺的詩,和孩子一起唸一次,接著你和孩子一起將這首詩改寫。字數、分段都要一樣,可以不跟原詩押同樣的韻,但是韻腳處必須一樣,比如說,原詩是第一三句押ㄤ韻,那麼我們改寫出來的詩也必須在第一三句押韻,只是可以押ㄨ韻。
接著就可以分享各自的作品囉。

圖片來源:林良爺爺
小結
創作一首詩其實根本不用想太多,回頭去看這兩首詩,都是孩子的信手捻來,對他們而言最平凡不過的場景就是創作的溫床:對於頻繁考試的疲乏,以及天天下課後回到家的直接感受……有山有水有風景,固然能引起人們心中的驚嘆,不過孩子用詩來做的,還是去講一個心中的故事,或是單純想逗樂自己。
這也許就是孩子所寫的詩總是與大人不同的原因吧。有空就與孩子開啟詩的對話吧。

蔥抓餅老斯
是個孩子的大朋友。喜歡兒童、哲學、兒童哲學,最想做的事情是念書跟寫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