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除豬隊友迷思:婆媳、妯娌問題這樣才是正解!每天都被強迫「評評理」的夾心餅老公錯了嗎?
自古以來「婆媳」、「妯娌」關係一向是每家最難念的一本經,而在雙方砲火隆隆之際,同時背負兒子、人夫的角色往往成為站在第一線被波及的對象,不過值得反思的是,責備老公是豬隊友前,這幾件事老婆注意到了嗎?

圖片來源:Eric Ward
家人,一開始也是陌生人
即使是從小一起長大的家人,和平共處與溝通依舊是一項永遠無法停止學習的功課,而每個家庭的步調也有其不同之處,有些緊密熱情、有些則習慣各自安好,不論是老公或是老婆,與雙方家庭的互動當然不比和自家人從出生至今20幾年來所累積出的默契。面對一段從頭開始的關係,不妨也先放下成見,拿出佛系應對陌生人的客套禮儀吧!(敲木魚)

圖片來源:Jake Thacker
反省是什麼?千錯萬錯都是別人的錯
羅馬不是一天造成的,人與人間的關係維持亦是長時間的累積,但如果總是習慣用「巫婆」、「毒菇」稱呼自己的婆婆與小姑,遇到事情馬上發文抱怨,卻不思考是不是自己的行為真的不合宜,遇到客觀分析的想法也也只急著反擊,不願接受建議。這時候,也許妳該冷靜下來想一想:與另一半家人的互動是不是已經陷入「對人不對事」的惡性循環?

圖片來源:Jonathan Sharp
你今天站在別人的鞋裡了嗎?
在眾多長輩經典語錄中,最令人難以接受的,想必就是「我是為你好」了吧?然而,如果確認雙方的出發點皆來自於善意(惡意的話就可以先灑鹽驅邪了),只是表達方式不對,或是因為切入角度不同而產生摩擦,也許就不必急著否定對方做法。先換位思考了解對方的想法,再與老公討論最能讓長輩接受的處理方式,也許會讓好為人師的長輩感受到尊重,進而得出雙方都能接受的折衷點。

圖片來源:Andrew Tanglao
最後也最重要的,豬隊友是誰?
不管是誰挑起糾紛、引發爭端,還是得回到最根本的問題,夫妻彼此間的溝通是雙向順暢的嗎?還是最後總是只有一人喋喋不休?愛是恆久忍耐又有恩慈,名人陶晶瑩也說過:「幸福是需要勉強的。」在有限度的範圍內,彼此互相修正忍耐,而非只有一方應該一味退讓。

圖片來源:Jeremy Wong Weddings
如果永遠只把眼光放在童話故事裡「王子與公主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卻忽略了柴米油鹽醬醋茶的日常,那確實真的太傻太天真,錯估了婚姻的本質(搖食指)。而回歸現實,生活也不會永遠是整床浪漫的玫瑰,與其只用「豬隊友」嘲諷對方不給力,不妨化身神隊友,擔任彼此面對原生家庭最強大的溝通橋樑,與老公在這些課題上互相成為守護對方的騎士吧!

圖片來源:taylor hernande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