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人生中的「第二次的轉大人」成為父母的首要課題:向孩子學習當「爸媽」
面對育兒挑戰,你總是「一試再試」卻又「心灰意冷」?親子關係緊張,讓你既憤怒又愧疚,想示好卻拉不下臉?
跟著醜爸一起,暫且放下「努力」,休息一下,喊個暫停~來照顧自己吧!
停下來,開啟覺察與感受,給自己重新「轉大人」的機會——隨著孩子一起再次感受成長的疼痛與暢快,走出教養認知瓶頸,讓內心再一次蛻衍壯大。
圖片來源:翻攝photo AC
還困在「模範爸爸這樣做」的內心角色裡?
未成為爸爸、還是醜哥時,我對教養的一知半解大概就是「身教」。
變成醜爸後才發現完~~~全不是這麼一回事!!
原來,我說得太多,我想得太深,我背得好重,我活得太快,我看得太遠。孩子在我眼前,活靈活現,真情以待,我卻困在自己的「模範爸爸這樣做」內心角色劇場,不能自拔。如果不夠努力,怎麼能給孩子身教?我必須成為一個更好的人啊,不是嗎?
第二次的轉大人該是什麼樣貌?
我們在青春期經歷了一次「轉大人」,每個人的歷程長短不一,難易有別,但共同的目標都是奮力離開父母、卻又嘗試保持連結,學習完全不同以往的人我關係。「轉大人」代表的是一個生命重新學習怎麼面對自己,和帶著這個自己來面對他人。
現在,我們要帶著成熟的自己,從和孩子建立緊密到黏TT的連結,到慢慢鬆開,恭祝他們迎向自己的轉大人。但,我們的第一次轉大人不總是順暢,好像只是把過去的傷痛草草挖個洞埋了,穿上光鮮的成熟外衣,卻不曾正視仍滲著血的破舊內裡;然而,陪伴一個小孩轉大人,沒有紮實的硬底子,陪到一半會不會來個兩敗俱傷?難以預料。
成為父母、練出能承接另一(幾)個生命的硬功夫,也是種轉大人的歷程吧!第二次的轉大人該是什麼樣貌?我們該如何面對自己,帶著什麼樣的自己面對孩子、伴侶?也許應該成為更好的人?還是,成為「真」的人—活生生的靈魂,有溫度、流動的情感,悠然自處於當下,把孩子的小事當一回事,而非執著於「心裡自以為是的大事」的馬迷、把比?
該大喊衝啊寶貝,還是你敢去就給我試試看?
但這其實很可怕啊!要先檢查有多少「莫名其妙的爸爸尊嚴」,還要敲出腦袋那些自以為是的「爸爸都是為你好」,更要把對你們的期待理一理,清出屬於我的失落與妄想……還有還有,在你們選擇冒險時,我是會大喊衝啊寶貝,還是你敢去就給我試試看?!
這麼可怕的事,卻已經在路上了,而且好像還不能回頭呢 (冏)。因為孩子啊,爸爸知道總有一天,你們會不顧一切(好吧,至少是不顧我)的展翅飛去。我想,至少可以陪在你們身邊,一起欣賞風景。要成為好相處的旅伴,我應該要具備一切所需的飛行技術?即使退而求其次,就算不敢飛,也至少能不怕高,免得影響旅途中彼此的心情。
你們是上帝絕美的造物,自我靈魂的主體,大千世界的祝福,為此,我只能咬緊牙,勇敢往上爬。
願我擁有第二次轉大人的勇氣,以愛之名。
圖片來源:翻攝自《父母的第二次轉大人》
本文部分轉載自《父母的第二次轉大人》麥田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