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故事與孩子一起看也不無聊,寫給從9歲到99歲的孩子們看的短篇經典:鹿橋《人子》

編輯.攝影∣普通讀者 
分享此篇文章

2019是作家鹿橋的百年誕辰,距離他溘然辭世也過了17年之久。30歲前的一輩人對鹿橋應有些陌生,但提及《未央歌》這部校園純愛作品,相信仍有不少人聽聞過書名,甚至還能斷斷續續道出其中內容。這次我所分享的讀本是鹿橋短篇集《人子》,該書最早是應中國時報副刊之邀所發表,獲得文藝及出版界一致好評後便輾轉有了單行本產生。對動輒鴻篇巨帙、長於立言的作家,《人子》大概稱得上鹿橋完成《六本木物語》長篇小說前的一趟小創作,而按他說法,《人子》正是一本:「寫給從9歲到99歲的孩子們看的故事。」


從〈幽谷〉回望──生命最大的祝福,在於我們能自決命運

集結13篇故事的《人子》,讀起來毫不費力,順著讀、挑順眼篇章來讀都是隨人所喜,且無論是稚齡、少壯到老耄,每個故事都能穩穩地把人拉入一種鄉野異譚的魔幻中。這當中我有幾則較偏愛的,雖說鹿橋本人叮嚀不宜將各篇比較、更無須懂出個悟理,但已屆坐三望四年歲的我,依舊從自己生命經驗得出一些澹然再澹然的感觸。當中我特別想聊〈幽谷〉這故事,藉著旅人棲眠荒谷時的所見,道出每個生命都應為自己盛放,而非依著他人矚望和目光。







 
〈幽谷〉可以是篇童話,也能是一則寓言,人人去讀,皆有其味。

〈幽谷〉是鹿橋《人子》短篇集裡的一則,描繪旅人在夜宿山壑時某段奇遇,但旅人充其量只是旁白,隨季節等候花苞盛放的小草才是主角,至於能開成甚麼顏色,還要聽候使者傳遞。隨夜漸深沉,旅人在似寐似醒間聆聽小草絮叨漫談,突然間使者由遠山馭風而至,除了捎來一草一花一色消息,更有株幸運小草能自由綻放。這個消息讓夜裡的山谷頓時歡騰起來,不僅大夥紛紛給幸運小草出主意,小草也是苦思著甚麼顏色才最耀目、最不辜眾望。嚌嚌嘈嘈好陣子後,幽谷萋草們靜了下來,開始各自為第一道晨曦來忙碌準備著,因為光落下霎那便要一口氣將花苞挺開,絕無耽誤。漸漸地天色露出魚肚白,幸運小草仍是躊躇未決,只能急切而迷惘站立著,直到陽光拂照前最後一刻。

隔日旅人甦醒、急忙翻起身想找那株幸運小草,但見錦繡花叢裡孤挺一豎絕美的枝梗,但擎舉著卻是一個來不及盛放便早已枯萎的蓓蕾。鹿橋文學家的收斂溫婉筆觸自是不戳破,唯畫面是不言而明的──幸運小草確實是敗下陣,只是它輸給的不是機會也不是命運,而是自己。

 

允許孩子用清澈之心、真實感受去發現自己

我問自己對故事感不感到遺憾,當然遺憾,但這個時代多得又是歧路亡羊的例子,看越多、越貪戀越迷惑,最後反被套路給網住,庸庸碌碌卻功敗垂成。我們每天大概都會看到各種人生勝利方程式、贏家法則,但從來沒有一個能代表我們自己;對於事事都要分個優劣高低、對錯輸贏,最終也只是感到自己與心越來越背離。正如那株小草,事實上沒有哪種顏色最綺麗,更沒有一種顏色會出錯,小草受到最大的祝福不是最繽紛最豔好,而是自決命運。

俯首故事面前,願我們再度當個孩子,不僅讓自己,也允許孩子用清澈之心、真實感受去發現自己。我讀《人子》時並非都有像〈幽谷〉那樣的體悟,更多時候是神遊神往一篇又一篇好看故事,就像〈非成人子〉與〈靈妻〉兩篇章就給我很純粹的鬼怪誌閱讀經驗,而當孩子最好的一面,正是沉浸樂趣而不問得失。



 
普通讀者
普通讀者

筆名來自維吉尼亞.吳爾芙(Virginia Woolf)的隨筆集《普通讀者》。 這裡大多是對書和電影的介紹及評論,沒有什麼嚴謹章法,類似像散步般的隨筆而走。分享生命所見,也期待在忙碌的世界能多讀一點書。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