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抱不同種族,您可以這樣教育小孩
近來在美國鬧得沸沸揚揚的「佛洛伊德之死」事件,引發了種族平等抗爭的暴動,而這波怒火也持續蔓延至全球,在歐洲、紐澳、英國等都可以看到數以千計的民眾走上街頭,抗議這個社會仍存在不公義的種族歧視。而今台灣由於全球化及政府新南向政策,越來越多外籍配偶與台灣人一起生的小孩,跟著其他人在學校接受教育,然而身為爸爸媽媽該怎麼教育我們的下一代,對於這些「新台灣之子」不存在種族歧視的有色眼光呢?

圖片來源|Pexels
外籍配偶子女目前在台灣面對的困境
隨著外籍配偶家庭的增加,加上台灣社會普遍少子化的現象,台灣家庭的型態也逐漸多元化。而目前外籍配偶的國籍,主要還是以東南亞國家為主,外籍配偶一方面要適應異國文化的生活,另一方面也會遭遇到語言、價值觀的差異問題,而這些情況在教養下一代子女上,也會不斷給外籍配偶家庭帶來挑戰。
每當新聞媒體報導外籍配偶的時候,總是用較為負面的角度來描述,也讓大眾對於外籍配偶子女,有著錯誤的刻板印象,將他們貼上「學習表現差」、「家庭環境不好」、「語言發展遲緩」等標籤,因此在他們成長的路上,心理承受的壓力,往往比其他孩子還要大。由於外籍配偶的中文能力普遍不足的情況,很可能直接影響到孩子在學習說話階段時,所受的語言刺激不足,而導致講話語速較慢,其實只要後天加強輔導,外籍配偶子女的學習也可以跟其他孩子一樣。

圖非新住民(圖片來源|pixabay)
擴展孩子的視野,跨國婚姻是全球化的趨勢
全球化的情況下,跨國婚姻已是趨勢,在許多高度開發的國家,例如日本、歐洲、美國等,甚至規劃許多完善的跨國婚姻協助政策。如果爸爸媽媽在假期的時候,有機會帶著孩子出國旅遊,其實可以讓孩子看到別的國家也擁有很多跨國婚姻、跨種族的家庭。因此,爸爸媽媽不妨在這個時候,教導孩子正確的國際觀念,讓他們知道跨國的婚姻代表著全球化發展下的民族大融合,而每個種族都是平等的、每一種家庭也都應該被尊重。
孩子在學校可以怎麼跟外籍配偶子女相處
同儕之間的接納度,對於外籍配偶子女在學校中的生活有很大的影響,因此可以鼓勵孩子主動跟外籍配偶子女聊天或玩耍,讓對方有機會加入其他群體。另一方面,多理解他們所擁有的不同文化背景,因為「不了解」往往會造成「誤解」,有機會的話可以讓孩子帶一些自己家鄉特色的小物或食物跟對方分享,讓對方放下心防,也跟其他同學一起分享他的家鄉特色。
由於外籍配偶子女可能在學習上沒有其他孩子擁有的資源,孩子們可以站在同儕的角度給予課業上的輔助,對於外籍配偶子女也會有很大的幫助。如果校園內發生歧視與霸凌,不要跟著其他人一起說出或做出有種族歧視的行為,可以私下跟長輩或老師說,讓大人們即時介入及給予正確教育。

圖非新住民(圖片來源|flickr)
以身作則,爸媽可以從這些小地方做起
在高齡化的影響下,現在很多家庭會有雇用外籍看護的需求,若您也是擁有外籍看護的家庭,可以先以尊重對方的生活習慣與文化開始,不對他們跟自己不同的地方做評論,例如不吃豬肉、齋戒月日間不進食、每天要朝拜等,當有不同的習慣出現時,也可以藉機跟孩子來個國際文化教育。另一方面,爸爸媽媽對於外籍移工或外籍配偶不表現出種族優越的態度,因為孩子很容易會學習父母的微小行為及觀念。
對在異鄉生活的外籍人士及其子女,本就是很辛苦也不容易的事情,而我們給予的一些小小付出,也許就能對他們的生活帶來無限的安慰與幫助。對於下一代的教養也應該讓他們擁有正確的態度,學習發揮包容、尊重多元的雅量,擁抱跟自己不同的種族。